独立思考
上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做咱家还缺啥,讲的是改革开放以后,农村家庭实现了温饱,那么家里还缺啥。爸爸告诉孩子们,缺的是知识。那么如今的中国人最缺的是什么?不是钱,国家经济腾飞,全世界最有钱的人恐怕都在中国。在美国大学附近的街区,如果你看见一辆很拉风的跑车,那么九成开车的人是亚洲面孔。在美国的房产交易中心,超过一般都是中国买家。中国人缺的也不是科学技术,不论哪里的科学研讨会,不光投稿,审稿有大量的中国名字出现,甚至组织者也有很多是华裔。讲道理中国在很多新兴技术上是领先世界的。那么咱家还缺啥?缺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窃以为中国人自从两千年前就被剥夺了这种能力。先秦时代,百家争鸣,每个人都积极思考世界的本质,韩非以为要用冰冷的法律去约束人民,让国家像精密的仪器一样高效运行。墨子以为要用爱去感化世界,人们才能和平相处。孔子以为大家要讲礼仪,讲礼仪之后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和谐。君臣,父子,夫妻,无条件的信奉成为了降低社会运营成本的关键。汉武大帝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就是要告诉大家,对我跪拜天经地义。作为臣子在国家之中,对长官无条件的服从,作为孩子,在家里对父母无条件的服从,作为妻子,对丈夫无条件的服从。更有甚者,作为后裔,对祖先定下的规则也要遵循。有人以为这种服从是封建礼法的压迫,是统治阶级的工具。鄙人不敢苟同。其实服从是一种懒惰,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。你不需要去思考我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,为什么在这里,只需要像一颗螺丝钉一样,安安静静地等待安排。记得上学的时候每天要上八小时的课,回家要做作业,还只有很少量的零花钱。工作之后每天只用上八小时的班,可以花的钱是过去的百倍,为什么却还是怀念上学的时光?因为上学要动的脑子比独立生活要少百倍。父母会告诉你今天吃什么,睡哪里。老师会告诉你今天学什么,把哪些练习题做完了你就学会了。作为学生也可以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和预期,只要我按照大人们的安排好好学习,就能考上大学,找到工作。至于为什么要上大学,找工作,我恐怕很少有中国孩子认真去思考过。上班之后,脑子里面要不停地想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上班,今年上完了明年还在这里吗?我通过上班能得到什么?我就这样打工混一辈子吗?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,每天想一遍都会觉得很累。所以还是上学开心,虽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,却可以懒懒地依靠惯性,沿着轨道向前进。
两千年来,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有个人来告诉你该做什么,这个人就是皇帝,如果皇帝懒,不愿意告诉你,那么就按照皇帝他爹留下来教导执行。从来没有人想过咱自己为什么不能设计一下自己该干什么。人们称呼皇帝为万岁,一方面有拍马屁的意味,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您长命百岁,好让我在现在的环境中懒下去。以至于建国以后的非君主制社会,人们还是要在城楼上祝愿伟大领袖万岁,这样就可以永远接受指令办事。很多人在太祖崩后感觉天要塌下来了,因为自己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世界。到底什么是共产主义,什么是社会主义,马克思是谁,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。他是怎么领悟到人类社会的规律的,中间的推理正确不正确。我相信当年坚定的信徒们绝大多数没有思考过,没有亲自读过那厚厚的著作。这是咱们一贯的作风,不要重复造轮子。既然那两个满脸白胡子的老头花了一辈子研究出来这事情靠谱,咱们又何必去浪费时间?本文所说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,与其说是一种缺陷,不如说是一种懒惰的习惯。常言中国人勤劳,那勤劳是在土地里,是闭着眼睛绕圈圈,是努力服从上级的命令。除非像陈胜吴广一样被逼上绝路,才能喊出一句宁有种乎,否则天天在家里念着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的儿子会打洞。安安心心过好自己的生活。
这种不愿思考的懒惰是非常致命的,甚至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教育模式。老师要告诉学生的是结论,怎样得到正确的结果。至于如何思考,不重要。教科书上有的只是金科玉律,用之则生,不用则死。你有没有想过牛顿为什么要去研究太阳轨道,周期?你如果对物理感兴趣的话有没有自己抬头仰望过星空,记录行星运行的数据?你有没有尝试过用牛顿的方法,把两件看似无关的事情(地球绕太阳转,苹果落地)尝试用同一套理论来解释?并没有,我们学会的是记忆,是操作数字,这两样技术恰巧等于CPU和内存。人类想用计算机实现人工智能。而我们却硬生生地把智慧生命活成了计算机。
既然有问题存在,如何破?马克思主义反对形而上学,但形而上学所追求的正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,是对人类的终极思考。生老病死是对所有人生命的抽象,牛顿理论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抽象,之后的各种理论又是对先前理论的抽象。中国人应该普及西方人的哲学读物,使其大众化,让人们勇于思考,而不是天天嘴上念着上千年的谚语,守着古书上不知所以然的药方。也许到最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上帝到底想要我们干什么,我们从何而来,要到何方去。